今天是:

特色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活动 >> 正文

奇妙之行-马兢

发布日期:2017-09-20    作者:公共卫生系     来源: 成都医学院公共卫生系    点击:
结束实习的日子是一个炎热的星期六,收好自己的白大褂下了楼,要回CD了,叹了口气,在暴躁的阳光中前行着回寝室,透过指缝看看天上的太阳,MY的天总是这么蓝,而CD的太阳好像没有这么刺眼,美好的时光总是一晃而过,不知不觉我们结束了在SLS医院的实习,想感叹时间不够,不够把我们锻炼成为一个专业的医务工作者,不够学习足够多的知识,不够我们以后用来回味。
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我们分别经历了四个不同的科室,对于我来说,当了四个月的“蹩脚”医生,体验了四种不同环境下的生活。大致来说,刚好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呼吸科,一个可以按时上下班的科室,由于这是第一个月,刚进入医院,完全只能熟悉医院的各种检查,化验单以及去了解作为一个合格或者说是优秀的医生应该要做些什么,完全不能帮助老师做什么实质性的事情,对一个实习医生,或者说医生应该做的事不能够娴熟的完成。第二个阶段:比较清闲的科室,肾内科,进手术室做助手,给手术病人换药,或者说肾内科更像一个外科,老师会教你缝合,消毒伤口,包扎伤口,按压止血,进手术室如何穿衣洗手,学到的东西很多。第三个阶段:心内科,一个完全不能按时下班的科室,每天查房,开检查单,做心电图,收新病人,给病人解释种种问题,办理出院,整个人就像一个被鞭打着的陀螺,每一秒都在高速的运转着。这一个月,我完全被锻炼成为了一个合格实习医生,已经可以娴熟的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为病人讲解,可以提前完成老师还没吩咐下来的事。第四个阶段:感染科,终于在忙碌了一个月之后闲了下来,在心内科实习一个月,已经基本熟悉医院的各项业务,可以驾轻就熟的帮助老师完成各项工作,可以有更多时间学习科室新知识。
四个月的医院生活,让我见识了很多人间冷暖,感触颇多。在这期间,我见过很多老人,儿女在床旁,子孙萦绕膝下,他们对医生最常说的就是,怎么好怎么医。也有很不幸的老人,住院期间,我并没有荣幸见到他的任何一个子女,连每天的饭菜也是好心的护士帮忙买的。人性的种种,在医院实习期间都已经见识齐全。在刚离开的肝炎肝病科,有好几位住了快三个月的病人,每天不间断的输血,输白蛋白,花费过了十万,即使家庭并不富裕,家里人也没有说过放弃,很幸运的是,病情并没有恶化,并在不断的改善。每一个住院的家庭,都会发生属于每一个家庭的病房故事,我经历过很多,但有一件让我感触颇深,或者说我不能释怀。那一天,我在查房,一同实习的同学让我帮忙做心电图,因为他转外科,并没有做过,所以我一口答应了下来。走在路上,我被告知那是一个死亡心电图,说实话,那时心情有点复杂,没见过一条直线的心电图,但我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去的时候,我先开口“对不起,我们最后给病人做个心电图”,家属很配合,全都让开了。说实话,我有点紧张,毕竟这并不是平常接触的活人,夹好手脚,放好导联,按下start,出纸了,一条直线慢慢的在书写。心电图测毕,我撕下来,拿在手里看了看,心情有点奇怪,平时都是看看心电图的异常,问问老师每一个起伏是什么意思,病人有什么病,今天这个我很确定她有什么问题,她没有存活迹象了,偶尔一两个起伏的山丘,那也只是说明体内生物电在作祟。我在看的同时,一个红着眼的中年女性凑了过来,问我“没有生还迹象了吗?”,那眼神,真的很诚恳,我看了她一眼,并没有说话,转身招呼着同学抱着仪器走了。我知道可能我做的不对,医生不应该这个样子,特别是对刚失去亲人的他们,可我还是不能克服自己心里的障碍跟她说一句话。去世的阿姨只有六十多岁,有几个子女,她的病可以治,有救,但花费高,可他们看起来并不是如他们说的那么穷,家里人却选择放弃治疗,连最后的抢救也放弃,管床医生耐心的劝解,耐心的解释,家属还是选择放弃,她们签字放弃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到最后病人去世,家属来签死亡证明,我看那个中年妇女的手,完全是在颤抖,不能写字,最后只好换了个家属来签字。这件事我久久不能释怀,当初选择放弃就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后悔吗?自己的心真的能安宁吗?可这是别人的家事,我也不能去评判对错,只是我完全不能理解,心里也过不去那道坎。
四个不同的科室,四位不同的老师,四种不同的身份,我很庆幸,我的带教老师都很优秀,教我很多新知识,巩固了很多学习过的书本内容,老师们也很耐心和包容,从小事教我做起,对我犯的每一个错误都很理解,我从中很受益。在这四个月的实习中,这段实习就算在二十年后回想起来也是值得回味的。很庆幸,我有这段奇妙的实习之旅。 
 
                             (马兢 2011级预防医学本科)
                                                                                                                               

上一条:艾滋病的故事-艾芳

下一条:百草枯-郭建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