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疾控中心组织的2018年度“全国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优秀志愿者评选结果揭晓。成都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016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彭宏浩同学荣获“全国2018年度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优秀个人”称号,四川省仅有三人获此称号。
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由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旨在提升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加强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发动各界结核病防治宣传力量,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传播。 
No.1
结核病防治“宣传员”
目前,志愿者是结核病防治的重要社会力量,是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活动的有力补充和拓展,在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为公共卫生学院学生,彭宏浩的获奖并非一时之幸,而是源于他对专业的热爱和信仰,对学习的积极与认真。“要创造更大的影响力,来改善更多人的健康。”是彭宏浩学医的初衷,也成为了他走上志愿者服务之路的开始。
理想,是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有了理想与信念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付诸行动。彭宏浩最初做志愿者的想法特别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奉献社会并且在过程中提升自我。
大一的彭宏浩在经过多番“考察”后,加入了主要组织结核病宣传活动的团队,从点滴学起,从小事做起,奔走在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的第一线,成为了一名结核病防治“宣传员”。

No.2
富有“专业情怀”的志愿者
与多数志愿者不同,彭宏浩作为一名结核病防治宣传志愿者,不仅具有志愿者精神,还多了一份 “专业情怀”。“我们学院老师在授课时,总是强调:作为公卫学子,要树立公卫信仰,心系校园健康,社区健康,更要协助国家大健康战略的开展。这也成为了我坚持下来的动力。” 彭宏浩表示。
在繁重的学习之余,他总是结合自身特长,与小伙伴们一起,将宣传活动与网络新媒体和拍摄视频短片等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结合起来,总结出新时代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新架构,并将其用于校内外活动宣传,均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在同学们眼中,彭宏浩是结核病防控宣传“达人”,2018年度参加及组织开展结核病防控宣传活动26项,现场服务群众累积达5000以上,网络覆盖约10000人。
学术的严谨性和宣传工作的科普性并重是彭宏浩在宣传工作的重点。

彭宏浩在开展摆点宣传、开展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绘制展报等常规的宣传工作时,还对宣传形式进行了创新,利用网络、视频、公众号、社会媒体、舞蹈表演、有奖问答、肺健康义诊、健康进社区、签名墙签名等进行多维度宣传……
新媒体运用更是他的结核病防治特色宣传之一,无论是自编自导的结核病防治宣传视频,还是饶有趣味的线上提问都能引起热烈的社会反响。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结核病知识防治宣传,让更多的群众能够了解到结核病的防控知识和国家政策,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结核病防治健康宣教,是彭宏浩作为志愿者最大的心愿。

在大学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彭宏浩将结核病防治知识留在了每一个他到过的地方,网络、报告厅、学校、社区甚至是偏远的农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No.3
励志的“盆盆学长”
彭宏浩在做志愿工作的同时,还担任班级教务代表,曾任公共卫生学院学生会副主席。“部门的各种活动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在大家的帮助下,相互促进与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收获了一段难忘的大学时光。
在学生会的活动中,从策划到实施的每一个细节,彭宏浩都要亲力亲为,严格把关,不容许有半点差错。他为人谦和,尊师重道。学弟学妹们都亲切的称呼他:“盆盆学长”,有什么事总喜欢找这个“盆盆学长”帮忙。

当提及怎样平衡学习与志愿工作时,彭宏浩笑着说到:“大一大二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就将课余的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志愿工作和学生工作中,磨砺自己,提升自我社会实践能力。
到了大三,彭宏浩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十个小时以上,因为在他看来,要想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光有热情还远远不够,更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其实做志愿者事业和考研也有共同之处,都是需要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效。” 彭宏浩认为这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宏观性道理相通。
No.4
一张成医志愿服务“名片”
获得“百千万全国优秀志愿者”称号并不是彭宏浩同学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的终点,而是新历程的起点。大三后,彭宏浩的重心开始倾向于考研和繁重的学习之中,但仍然会抽出时间参加学弟学妹们组织的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与经验分享。

正如他所说:“在大学这样一个好的平台,如何提高作为公卫学子的公卫思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说结核防控宣传工作,对大一的我只是一份历练的话,那么大二时则多了一份情怀,对于大三的我则添了一份全心全意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在 “大健康”的背景下,彭宏浩的这种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一朵绚丽的“成医之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结核病防治健康宣传的浪潮,用自己的力量传播知识,服务社会。